“六弟”当然就是陈嘉豪。
那日朱梅来电说,发表《窗外》最好换一个笔名。
陈嘉豪略加思索。
给自己取了“六弟”。
准备日后专用于情情爱爱的小说署名。
因为他知道,“乐迪”其实是魔都话“六弟”的谐音。
乐迪知道了,会否怦然心动?
“豪哥,这期《小说报》真的很赞,我老婆都看哭了,说是在小说里看到了自己的青春。还说不知会不会出单行本,届时一定买一本珍藏!我是不晓得,这样情情爱爱的小说,有什么好看的。”
“你不晓得哪里好看是好事,这样不会让出版商赚到你的钱。”
“豪哥说的是!”
“不过没关系,你家不是有你老婆看着好吗?所以你钱包最后还是会被出版商收割。”
“……”
报摊老板阿伦脸上的笑容慢慢僵住。
问他打听了一阵今日《小说报》的销售情况。
陈嘉豪呲牙一乐,转身回了家。
今日出版的《小说报》刊载了《窗外》,以致销售火热,并未出乎他的预料。
原因很简单。
这部《窗外》的原作者是……琼谣。
无论你对琼谣的书是爱得猛、嫌得狠,没得说,她绝对是言情小说的开山鼻祖!
这大姐一辈子写了六十多本小说,每本都独树一帜,少有雷同!
后世网络小说和影视剧中的不少套路,其实都是她早年间的“老货”。
失忆、替身、复仇、掉马甲……都是她玩剩下的。
当然了,也有一种说法认为,言情小说的鼻祖并非琼谣。
而是写《金粉世家》、《啼笑因缘》的张很水。
不过,这都是文学圈的观点争执。
陈嘉豪没记错的话。
应该是在1963年,琼谣依据自身经历,完成了这部《窗外》。
寄去《皇冠》杂志社。
一周后,收到决定刊用的回信。
然后,在《皇冠》杂志第113期“每月一书”专栏,看到自己这辈子第一部长篇小说印成铅字。
再然后,当年9月,《窗外》单行本上市,首印1000册。
一经出版,多次售空,广受好评。
随后开启了半个多世纪的琼谣言情时代!
1959年不是1963年。
香江也不是湾湾。
但陈嘉豪相信。
在读者们没有经受大众化写作狂潮下的海量网络小说冲击之前。
无论年代,香湾两地的女性读者,统统扛不住琼谣式言情的力量。
而这,应该也是黎箭虹看过他手稿,主动把稿费从千字十五块,加到千字二十块的原因。
“这期《小说报》,我们首印两万份,首日卖了一万两千份,剩下八千,估计今明两日就会全部卖空了。”
“才卖一万两千份?不多呀。”
次日上午。
虹霓出版社。
应邀而来的陈嘉豪听黎箭虹聊到昨日《小说报》的销量,略感意外。
要知刊载有《男儿当自强》的上期《武术小说王》杂志,首日销售足有一万八千份。
后续数日,陈路劲一再加印。
至昨日,总销量达到了惊人的三万四千份!
据说,《武侠世界》的老板罗彬获悉此事后,气得把自己办公室的茶杯摔了一个粉碎。
琼谣大姐的《窗外》,首日居然才卖一万两千份?
“不多?已经很不少了。要知我们《小说报》读者群体主要是女性,而女性识字率远低于男性,且女性大都崇尚节俭,一份《小说报》买回去,往往会有好几个人传阅。别看首日才卖一万二,实际读者可能在五六万以上。”
“这样啊……”
陈嘉豪懂,黎箭虹说的这一套,叫做有效传播率。
“那后续呢?还会不会加印?”
“不会,今天出版的《窗外》(中)和明天的《窗外》(下),我这边统统都是首印两万份,卖完就算完。到后日,则会趁着这两日《窗外》热销,推出单行本!”
“单行本?”
陈嘉豪眼神不由得一亮。
前生前世的他,写作长达二十几年。
无论早期混迹传统报纸杂志。
还是后来写作网络小说。
或者说,尤其是写作网络小说。
出版单行本,是他一个绕不过去的心结。
每每看到起点中文网后台作家新闻中提及,谁谁谁的单行本上市了。
总会馋到流口水。
事实上,很多网络小说作家,都把出版单行本当作一项荣誉。
或许,即便出版了单行本上市,稿费收益并不比网络连载更多。
但只是想象一下,自己的作品能够印成单行本,摆在书店里、书架上,感觉就很爽。
以至于,有些作家为了圆自己一个梦,自行联络图文工作室,把自己的作品做成图书,留待个人收藏。
陈嘉豪想到过,自己重生在香江,拿那些久经市场考验的名著来首创。
出版单行本是迟早的事情。
但他怎么也没想到,这个事情来得这么快。
而且,是情情爱爱小说先来!
陈嘉豪满心欢喜。
全靠四十几岁的灵魂,控制这具不过十八岁的身体,没有把真实情绪表露出来。
“黎女士这边的操作,跟武侠小说的操作大不相同,长见识了!”
“那么,出版单行本的话,是不是另计一次稿费?”
面对陈嘉豪的这个问题。
黎箭虹略感诧异。
寻常作者,听说要给出单行本。
有高兴到颠的。
有兴奋到蹦起来的。
还有惊喜到不敢置信的。
怎么眼前这位首先关心的是稿费?
这么贪财的吗?
不过。
贪财好啊!
黎箭虹自以为捕捉到了陈嘉豪的弱点:“那是当然了。虹霓出版社是正规机构,作家稿件交由我方,用一次就会给一次稿费。这一点,我是可以保证的。”
“那稿费怎么结算?”
“目前有两种结算方式,一种是过付稿费,一种是版税稿费。”
“过付稿费,我可以按首发稿费计,还是千字二十元。”
“版税的话,一般作者我们是给6%-8%左右,您这块,我可以给到10%。”
陈嘉豪深入多问了一句:“比如一本单行本定价一块,我能分到一毛的意思。”
“对的,就是这样!您这部《窗外》,单行本定价三块六毛,首印三千册。”
“签约之后,您当场就可以拿到首印版税,应该是……我算一下,一千零八十块。”
“此后,每次加印,都会帮你计费。不过后续加印版税这块儿,我们都是一个季度一结算。届时,会给您寄支票,以及对账单。”
“现在就看您如何选择。”
PS:各位大佬,给小弟收藏、月票、追读的事情,无需选择吧?求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