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虹霓出版社的角度上,黎箭虹当然希望陈嘉豪选过付稿费。
过付稿费,是一次性支出。
约等于买断。
给出这笔稿费之后,日后单行本印多少、出版社赚多少,都与作者无关了!
哪怕赔钱,也不关作者事。
版税稿费不同。
印一次,就要给作者一笔钱。
常印常给,无穷尽。
有些畅销书作家,明明一年到头写不上多少字,小日子却能过得很滋润。
就是因为有版税稿费拿。
躺着就能赚。
“版税稿费吧!”陈嘉豪做出了选择。
黎箭虹脑袋空白了两秒钟:“陈先生确定?”
“当然。”
这女人看我年轻当我傻?
过付稿费一次性能拿三千四百块。
看着比选版税稿费,当日才能拿到一千零八十块多的多。
但过付稿费是一次性的。
拿了,就等于把《窗外》这只金猪彻底卖给你了!
我若现下急用钱,这样选也无不可。
但我现在户头存了一万多好吧?
当然是选版税稿费啦!
你使劲加印,我长期拿钱!
“陈先生真是令人刮目相看。”黎箭虹觉得应该重新审视一下陈嘉豪。
陈嘉豪微微一笑:“我贪财嘛,当然要求利益最大化。”
单行本出版合约,虹霓出版社有现成模板。
填入《窗外》和陈嘉豪相关信息。
让前台小姐打印出两份。
陈嘉豪看过,确认无误,签字。
一千零八十块的支票入手。
“陈先生,合作愉快!”
“合作愉快!不过我希望下次签版税稿费合约,版税额度能够再往上抬一抬。”
黎箭虹咯咯笑了两声:“这个可以谈。今天请陈先生过来,我其实还想介绍两个湾湾过来的朋友给你,相信陈先生一定会感兴趣的。”
她要介绍的两个朋友,是一对夫妻。
男的西装革履,有三十岁出头;女的年约二十七八岁的样子,秀外慧中。
“平老板,林太太,这位陈嘉豪陈先生,就是写《窗外》的六弟,也是写《血海飘香》的楚留香。”
“陈先生,这位平新涛平老板,是湾湾《皇冠》杂志社和皇冠出版社的老板;这位林婉贞林太太,是平老板内人,亦是他得力助手。”
平新涛热情洋溢的拉住陈嘉豪的手:“陈先生,久仰大名!”
陈嘉豪看看他,再看看林婉贞,稍微有些恍惚。
平新涛的老婆不是琼谣吗,怎么……
……哦,对!
琼谣是平新涛的第二任老婆,林婉贞是前妻。
林婉贞是在19岁认识平新涛的。
6年后,两人步入婚姻殿堂。
并于次年一起创办《皇冠》杂志社以及皇冠出版社。
创业初期,林婉贞是平新涛最坚实的后盾。
既管钱管人,又操持家务。
甚至在怀着孕的时候,还要帮忙处理出版社的杂务。
可以说,没有林婉贞最初的鼎力支持和默默付出,皇冠后来的辉煌恐怕要打个问号。
那段日子,他们是外人眼中琴瑟和鸣、共创事业的模范夫妻。
转折点出现在1963年。
琼谣带着她的《窗外》走进了皇冠,也走进了平新涛的婚姻世界。
平新涛的移情别恋,林婉贞并非没有察觉。
也有过挽回。
据说林婉贞还曾带着孩子,给琼瑶送去亲手包的饺子,以温情维系表面的和平。
但当她在琼瑶家中看到属于自己丈夫的睡衣时。
所有的幻想和努力都崩塌了。
此后,是长达近十年的纠缠和隐忍。
1976年,平新涛丢下一句:我要去追求真正的爱情。
彻底终结了林婉贞和他维持了20多年的婚姻。
“平老板您好!林太太您也好,抽个时间,您得好好请我吃顿饭。”
陈嘉豪松开平新涛的手,拉住林婉贞的小手,使劲摇了摇。
琼谣介入林婉贞和平新涛的婚姻,是从一本《窗外》开始的。
如今,他提前四年把《窗外》在香江“首创”了出来。
琼谣再想借《窗外》搭上平新涛是不可能了。
也或许,间接挽救了眼前这两位的婚姻。
林太太,你欠我一个人情哟!
“?”
看着自家太太的小手被陈嘉豪捉住,平新涛眼神有些呆滞。
这小子不会脑袋有问题吧?
我太太今年29岁,至少比你大10岁的样子。
你居然让她请你吃饭?
胃口这么宽阔,大姐姐也不放过的吗?
黎箭虹圆场:“平老板,你是应该和林太太请陈先生吃顿饭,预祝你们双方合作愉快。”
陈嘉豪捕捉到了“合作”二字:“不知道平老板想跟我在哪方面合作?”
平新涛干咳两声:“是这样,我跟太太来香江旅游,偶然买到一期《小说报》,读到陈先生大作《窗外》,十分欣赏,希望能够将这部书引入湾湾出版发行。”
“另外就是,我有个在湾湾那边专门做武侠小说出版的朋友,从友人处拜读到《血海飘香》,本想亲自过来,联络沟通这部书在湾湾的出版事宜。只是近来琐事缠身,不能成行,托我代为处置。”
“不曾想,我和太太因《窗外》拜会黎女士,才知这两部书的作者实际上是一个人。”
陈嘉豪食指大动。
无论《窗外》,还是《血海飘香》。
一经引入外埠市场,就意味着又有新收入了。
这方面,他在《天龙八部》新马泰报纸转载的事情上,是尝到过甜头的。
“具体呢?平老板准备怎么合作?”
“我先讲一下《窗外》吧!”
“近期,我《皇冠》杂志准备增开“每月一书”栏目,专用于刊载长篇小说,一期一本。我准备将《窗外》刊载于该栏目,先借杂志发行预热。”
“而后,推出《窗外》单行本!”
平心而论。
平新涛的这种操作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跟黎箭虹借《小说报》三期连载《窗外》的热度,顺势推出单行本的操作,属异曲同工。
陈嘉豪略感疑惑的,是《皇冠》杂志上的“每月一书”栏目。
没记错的话,前生前世的《皇冠》杂志,是在1961年增开“每月一书”栏目的。
相对应的,是《皇冠》售价涨出一倍,内容加两倍。
当时,曾有业内人士告诫平新涛:你在出字典吗?小心加速完蛋!
谁料。
这次大变动,《皇冠》杂志社非但没有完蛋,反而立刻引起轰动。
以致变动首期杂志迅速销售一空。
并让整个杂志社经营大有起色,一改此前的一直亏损,渐渐扭亏为盈。
那么。
《皇冠》杂志的“每月一书”栏目,怎么提前出现了?
陈嘉豪眼角余光扫到黎箭虹。
忽然略有所思。
PS:小弟眼角余光扫到各位大佬,忽然若有所思,求收藏、求月票、求追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