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学空花了几秒钟稍稍适应了一下陈嘉豪的反差。
“阿豪你也知道,转载与首发不同,稿费标准要略微低一些。幸好,那边来联络的,都是我比较相熟的朋友,帮你跟他们拉了几回锯,目前谈妥的是千字八块。”
“这已经很好了,感谢张总编!”
转载稿费,往往是首发稿费对半砍。
张学空帮忙谈到首发稿费的八成,很了不起了。
一家千字八块,三家千字二十四块!
加上《香江商报》首发给的千字十块。
累计千字三十四块了!
而且,这应该还只是开始。
伴随《天龙八部》影响力扩张。
谋求转载的报刊,将会越来越多。
这家给一点,那家给一点。
稿费总数将会相当可观!
陈嘉豪非常开心。
“对了张总编,您说的这三家报刊,也跟《香江商报》一样,预付十万字稿费吗?”
“阿豪啊,你……很缺钱吗?”
陈嘉豪大倒苦水:“非常缺。”
“张总编有所不知,《天龙八部》开始连载之后,九华径很多街坊邻居知我是原作者,纷纷登门,求问后续故事情节。”
“甚至房东太太还日夜紧盯,但凡我敢出门,她就敢去我房间偷看稿件,并给街坊邻居公开售卖小说内容。”
“简直防不胜防。”
“作家卖文求生存,报刊以文字满足读者求知欲。我写的《天龙八部》,既然收了您张总编的稿费,哪儿能让人这么白嫖?”
“所以我想,尽快攒够钱,尽快买房,尽快搬走。”
这番话,九真一假。
街坊邻居问他是真,孙太太偷看稿件也是真。
只不过,九华径的街坊邻居们只知他是楚留香,不知他是段萧竹。
故而,问的偷看的,都是《血海飘香》。
而非《天龙八部》。
但这一桥段,拿来诉苦毫无问题。
反正,新马泰报刊转载《天龙八部》,早晚都是要付稿费的。
如能提前拿到预付,干嘛不拿?
李沙为怒形于色:“可恶!街坊想看小说,逐日买报即可,追问原作者算什么?”
张学空却是理解的:“买报不要花钱的吗?街坊们也是为了省点钞票。不过阿豪,买房不是小事,区区几千块哪儿能买上房?即便勉强去买,大概也只能去外岛偏远之地购买。”
“所以才想多赚些钱嘛!正所谓水往低处流,人往高处走。我现在住九华径村屋,再搬肯定想往繁华处搬。”
“可你想在繁华处买房,要花很多钱的。这要攒钱到什么时候?我觉得你现在与其梦想买房,不如现实一点,先考虑换到繁华处租房。”
“是啊阿豪,我赞同张总编的意见。日防夜防那些街坊邻居很累的,耽误写稿赚钱。我建议到尖沙咀这边租个好点的房子,一来生活便利些,二来离香江岛比较近,咱们也好常来常往,有事多沟通多交流。”
“沙为,你现在就住尖沙咀吧?业余可以帮阿豪多多留意一下,有什么好推荐,尽早联系他。”
“感谢!”
陈嘉豪本心里是有些抗拒的。
倘若只是换地方租房。
当初拿了《血海飘香》预付的六百块基础稿费之后,就可以考虑。
此时间,尖沙咀那边带独立卫生间的单间,一个月也才要八十块房租。
六百块搞定这事,绰绰有余。
主要他前生前世租房租得够够的,这才想着一步到位。
先在九华径委屈一下,等攒够钱了,买房再搬。
但。
张学空、李沙为热情的不得了。
甚至不等他开口,连帮找房的事都提前安排下了。
所以,陈嘉豪着实不好拂了他们两位的面子。
“阿豪,钱的事情不用担心。”
“我《香江商报》这边,针对连载作品,每月都会有一次提价机会,待本月例会上,我会倡议给你《天龙八部》提价到千字十二块!并追溯过往,把已经刊发部分的稿费也给你补齐!”
“再就是,新加坡、大马和泰国方面,我再去谈,估计预付十万字稿费应该问题不大!”
送陈嘉豪出门的时候,张学空一再保证。
陈嘉豪没怎么把《香江商报》提价的事放在心上。
这类事,今日提,今日定,比较可信一些。
说要等什么本月例会,太久远了。
天晓得后续会否有其它变数?
又或者,本月例会上有人竭力反对,又该如何?
此时信了张学空的这个话,搞不好会是一场空欢喜。
倒是外埠转载这一块,陈嘉豪还是比较信服的。
不需要《香江商报》出血。
而是去割别人的肉,买他陈嘉豪的好。
他相信张学空定会不遗余力。
“谢谢张总编!外埠转载这一块,您尽管谈,只要价格合适,我都无意见!一切听您安排!”
“我也要谢谢你的信任!阿豪,你是我《香江商报》起来的作家,我定会顾全你利益!”
辞别张学空,回副刊编辑部。
窗口处的椅子上已经空了。
乐迪人影不见。
只余一缕香风寂寞飘荡。
李沙为问过杂工才知,乐迪和陈丝丝已于一刻钟前离开。
“阿豪,我们报社与各影业公司合作频繁,你想结识女明星,以后有的是大把机会。”
“……”
我不是想结识女明星。
我只是想跟乐迪结识而已……
……
……
“陈先生留步!”
《香江商报》事了,陈嘉豪告辞。
沿街走出去没太远,背后传来一声招呼。
回头望去,是个普普通通的青年。
依稀有些眼熟,但一时间想不起哪里见过。
“陈先生,您就是《天龙八部》的作者段萧竹吧?有家杂志的总编辑对您慕名已久,想要找您约稿?不知您是否方便留个电话给我。”
找我约稿?
这不是给我送钱吗?
陈嘉豪眼神微亮:“不好意思,我现在住处没有电话,如果方便的话,可以给我一个电话,我来跟对方联系。”
“也可以,您届时就说是《香江商报》的杂工阿超介绍的。”
青年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递过来。
陈嘉豪接过去扫了一眼。
想扔。
PS:想哭!新嫩新书数据比较不理想,求各位大佬来些收藏、月票、追读!求求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