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助小说报渠道,嘲风报很快在汴京传开。
报纸上一个个捷报,让汴京城仿佛恢复了往日其乐融融。
腊月三十,临近元旦夜。
城内到处都在忙碌,大大小小的花灯扎满整条御道、大小戏台建在各个巷口。(古人春节在元旦这天)
赵佶将元旦和元宵连到了一起,灯会将整整十五天,每年光耗费灯油,就要花费近百万贯。
小民也在门窗上贴上红符与对联,街上再次热闹起来。
但部分从河北、山东过来的商人,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宋江明明声势越来越大了啊!是谁在传播谣言?
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,赵佶堵住了所有人的嘴。
————
城外造纸坊,陈途安正在给大伙发红包,每人都有一份。
每个红包的钱虽然不多,却让一众工匠和天地团成员们,感觉全身暖烘烘的。
除此以外,陈途安还给四个大工匠,发了笔奖金,每人一百贯。
张白夜等人,一起试验出了铅活字配比,并且第一套铅活字已经造了出来。
经过几次测试,发现铅活字印出的字迹,甚至接近精雕版,可以说非常成功。
就是铅活字容易氧化,平时不用需要保存在油脂里,每次取用比较麻烦,但也远超现有泥活字。
等过万元旦,第一批铅活字的小说报就能出现在市面上。
发完银子,陈途安回到住处,换上一身干净衣物,就要去赴李师师宴了。
两天前,高衙内高尧康又寻到他,说是李师师邀请他,一起饮酒守岁。
腊月三十那晚,陈途安正好没什么事做,爹娘和曹蓉都没在身边,总不可能跟着王鑫一起,两个大老爷们守岁。
宋人远比想象中开放,尤其元旦到元宵这段节日,无论男女皆可秉烛夜游,通宵唱晚。
和好友一起守岁,也十分正常,不像后世还得全部老老实实等在家里。
而且他也想见见这位千古名伎,便答应今晚一起赴宴。
历史上有两个李师师,一个生在仁宗嘉佑年间,乃染坊王寅之女,和晏几道、秦观、周邦彦等人都有交集。
另一个,就是陈途安今晚要去见的了,据说和赵佶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。
今晚赴宴之地,不在李师师的醉杏楼,而是在樊楼。
樊楼的鼎鼎大名,陈途安也早来逛过,里头的确与众不同,无论是装修还是饮食、表演都堪称一流。
但花费也是出奇的高,在一楼吃堂食,都要一贯钱,上二楼至少十贯起步。
他带着王金俩哥们,在一楼堂食吃过一次。
樊楼最有名的菜是鱼脍,也就是生鱼片,陈途安怕有寄生虫没敢吃……
这次赴宴,陈途安自然也没忘记带上表兄王鑫。
樊楼共有五层,李师师定的包间在三层,一场宴会少说也要花几百贯钱。
当然这个钱不用李师师花,自然有冤种为她掏钱。
————
夜晚,街道上各种花灯争相点亮,看得人眼花缭乱,街道上人群接踵,很是热闹。
今晚的樊楼外也绑上各类花灯,陈途安进入樊楼,直奔三楼。
进到宴会厅,顿时有许多目光投向,在打量这个小少年。
实际上陈途安,在此颇有些格格不入感,在场之人年龄最小的也有二十岁。
其实通过这些李师师应援团,就能看出李师师年龄不小了,如今已有二十三岁,正处于事业下降期。
在后世这个年纪正是花样年华,可在这个时代,对一个伎女而言,却是最尴尬的时候。
说年龄大、却也没到徐娘半老的时候,但年龄实际也不小了。
李师师应援团里,陈途安也就认得高尧康。
高衙内也是个回来事的,他主动站起来,将陈途安几人带到他那桌,并给大家介绍道:
“诸位这是官家亲封的转世仙童,小说报主人,陈仙郎。”
在座各位或许不知道陈途安,但陈仙郎的大名,可是如雷贯耳。
这位自从九月份进京起,就一直没消停过。
先是牵扯到太学生闹事,继而又弄出小说报。
据小道消息说,最近传出假军情的嘲风报,实际上是官家下令让陈仙郎办的。
众人纷纷起身,跟陈途安介绍自己。
这些京圈二代们,最会看人下菜碟。
陈途安对他们的第一印象,居然没有什么倨傲、纨绔感,反而一个个彬彬有礼,说话又好听。
等陈途安和周围人打了一圈招呼,一直端坐上首的青衣女子,这才举起酒杯,朝陈途安遥敬道:
“师师早闻仙郎大名,却一直未能一见,如今相见果然容貌俊秀、气质不俗。”
陈途安早早就注意到了李师师,就相貌而言,并不如何出众,但其身具不俗气质。
难怪能成为赵佶的地下女友,并非一般女子。
关于李师师的结局之一,《李师师外传》所记载:金兵贡献汴京后,金人早问李师师之名,特地讨向当官府讨要李师师。
李师师宁死不受辱,选择吞进自杀,可见其贞烈。
一伎女贞烈如此,对比赵氏皇族,是何等讽刺。
这些难辨真假的传说,让陈途安对李师师好奇的同时,也生出一份敬意。
他拱手道:“师师姐姐缪赞了,途安也对师师姐姐闻名已久。”
“你既然称我为姐姐,你我便以姐弟相称,可过来说话?”李师师拍了拍桌面,示意他坐到她身边。
在场众人见此都很自然,没有哪个脑残这会儿跳出来,说些不着调的胡话。
显然李师师让他人坐到她身边,以示优待的情况不少,毕竟她是伎子,要借此生存。
其次陈途安自身身份够,甚至碾压在场大部分二代、纨绔。
管你什么衙内、驸马公主之子,都比不上正经官位,以及赵佶“宠臣”身份来得直接。
陈途安坐到李师师身旁,幽幽香气扑面而来。
李师师素手调羹,亲自为他点了杯茶,她笑问道:
“不知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罗贯中,是否真是仙郎家翁?可还有什么好诗词,还请仙郎弟弟告知姐姐。”
陈途安汗颜,此时深刻理解那句:一个谎言,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