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日陈途安正在城外工坊,与几个大匠商议如何改进铅活字。
目前的活字印刷术,印出的小报质量太差,尤其泥活字本身使用寿命短,需要经常更换。
印刷坊一个月前造出的那批泥活字,几乎都磨损严重,不堪大用了。
而且泥活字最大的缺点,其实是刻在泥上的字体,烧制成型后容易变形,导致印刷出同一篇文章,字体大小、形状都不相同。
这个缺陷,直到元朝初年才被木活字代替。
后续明朝又发展出更耐用、耐腐蚀的铜活字,同时期欧洲则使用铅活字。
相比铜活字,铅活字抗氧化性差、且长时间接触容易中铅毒。
陈途安选择铅活字的原因,却是铅活字造价便宜。
文章中许多常用字都会重复出现,因此一套活字至少有二十万字,用铜造能把陈途安造破产。
相反铅活字就得便宜多了,一贯钱能买四十多斤铅,相同的一套铅活字,造价在七八千贯上下。
当然改良活字印刷术,还只是次要原因。
实际上,陈途安是想借这次改造活字印刷术的机会,向赵佶讨来大量优质工匠。
这些专为官府皇室服务的工匠,都是站在这个时代顶端的稀有人才。
在陈途安眼中,他们中每一个都比大宋的进士珍贵得多。
这批工匠中,各行各业都有,加上之前那批,足足上百人。
陈途安这座小印刷坊,没那么多岗位给他们。
不过不论他们有没有活儿干,陈途安都给他们开出往日三倍以上的工钱。
他打算把这些工匠好生养着,到时候连同他们家人,一起打包带走。
一个叫张白夜的锡匠汇报说:
“小相公,我们试了往铅里加锡和连锡,但效果不太好,造出的活字比较容易碎。
不过已经解决了铅活字太软的问题,只需要改变锡和连锡的配比……”
连锡就是锑,陈途安虽然知道铅活字中要加锑和锡,但具体配比如何,就要这些工匠去实验了。
他对张白夜说:“张大匠放手去做就是,陈某不懂这些,有什么需求尽管跟王鑫说。”
“多谢小相公信任,我们定然全力以赴,尽快为小相公造出铅活字!”张白夜抱拳说,几个大匠纷纷表示认同,神色都有些激动。
这年头工匠虽然挣钱,但地位不高,随便哪个官都能对他们呼来喝去,因此最缺的就是尊重。
陈途安小小年纪,就是三品道官,对他们还这么客气,不指手画脚、胡乱掺合,工钱还给得足。
让工匠们感受到了尊重,打心底敬服眼前这个少年东家。
没等陈途安和工匠们再唠两句,现任印刷坊管事王鑫,一脸急切地跑进来说:
“七郎,外面有个中贵人,说官家召见七郎,正在外头等着。”(宋时多将太监称作中贵人)
————
坐上前往皇城的马车,陈途安心中已经猜到个大概,赵佶找他估计是想引导舆论。
就在十一月初,巨寇宋江在水泊梁山举兵造反,以三十六人为主,裹挟数万农民、渔人,连续攻克十余县。
地方官大都秘而不发,以免影响到自身政绩,打算自己想办法把贼剿灭,再向朝廷请功。
这也是宋朝大多数官员,面对农民起义的做法。
可这一次他们不但没压住,还让宋江一伙人,打到了距离京城仅三百里的亳州。
京畿四周一马平川,无险可守。这也是日后,金兵能迅速围困汴京的原因之一。
这下子可吓坏了汴京百姓,纷纷囤积粮食、煤炭,官办煤厂乘机抬价炒煤,一时间竟导致京中缺煤,百姓无煤可用。
京城就在脚下,赵佶再怎么糊涂,也知道了这个消息。
君臣皆大惊失色,连忙派人前去察看,得知事情属实。
赵佶先是采纳亳州知州侯蒙的提议,打算招安宋江。
历史上的宋江,可不是水浒传中,那个一心想当官的软角色。
历史上的宋江,是个能带领一群人,夜奔袭百里,连续在数个州县间作案的悍匪。
宋江拒绝了招安,赵佶改派曾孝蕴率兵镇压。
如今眼看就要到年关,宋江从坐寇变成了流寇,曾孝蕴却连宋江的尾巴都没摸到。
反倒是宋江一伙人,四处流窜作案,将整个山东河北搅得一团糟,声势越发浩大。
汴京城上下,皆是人心惶惶,生怕宋江一个突袭杀到汴京城下。
这种惶恐不安的氛围,让赵佶很难办。
他治下的太平盛世,怎么能让一个贼寇就吓成这样?也太不给我这个道君皇帝面子了!
于是赵佶找到了陈途安,要继续给自己的太平盛世,刷上一层白灰,好好粉饰一下。
————
皇宫暖阁内,小黄门刚拉开厚重帘子,陈途安远远听到赵佶标志性笑声。
以及几道好似有人捏住喉结,发出的公鸭嗓音,正唉唉哦哦唱着什么。
陈途安感慨,他每次见赵佶,对方似乎都在玩新项目,真是为祸害天下而殚精竭虑啊。
朝里走去,就见一处戏台上,蔡京之子蔡攸打扮成妇人模样,正和梁师成、李邦彦扮做的男子拉拉扯扯、嬉笑打闹,口中不时唱出几句淫词。
逗的台下的赵佶哈哈大笑,几个妃子也肩头抖动、吟笑嫣嫣。
赵佶旁边坐着一个与赵佶形似的青年,正是郓王赵楷。
陈途安对这货印象颇深,历史上唯一一个“状元”皇子。
说没有内幕是绝不可能的,这家伙参加科举时还不到十七岁,简直是把所有考生当傻子看。
他四叔陈举孝去年进京赶考后,之所以心灰意冷回乡娶妻生子,就是跟这件事有关……科举,连明面上的公平都不演了。
可见这荒唐操作,对天下士子打击有多大。
“拜见官家,拜见圣人。”陈途安上去拜道。
“嗯,你来的正好,一起看罢。”赵佶头也没回地摆摆手说。
而后沉浸于艺术中,无法自拔了,甚至还亲自上台,给蔡攸几人进行动作指导。
一旁的郑皇后,倒是很和善,招来一个小黄门抬了把椅子来,赐座给陈途安。
“多谢圣人。”陈途安真心拜谢,他对厌恶赵佶,却对郑皇后多有好感。
历史上郑皇后主掌后宫,行为俭朴,且请求严禁家中有人做官,才能在金人攻破汴京后,才得以保全郑家。
而郑居中和郑皇后所在郑氏,其实没太大关系,只是祖上同宗。
郑皇后出自小门小户,她见过大宋底层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。
等入宫后再见到赵佶和朝中大臣,奢靡无度的样子,其实隐隐对大宋将来有所预感,可她无力改变这些。
等赵佶嗨皮完,这才说起正事,他脸上带着几分不屑道:
“宋江贼寇,已经被朝廷大军围困,不久将会全歼三十六流贼。
这些情报你拿去润色一下,在嘲风报上发表开。”
说着他脸上笑容逐渐收敛,向守在一旁的李彦看去。
李彦立即心领神会,将一张娟纸交给陈途安。
陈途安接过一瞧,就见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军情捷报。
他能肯定,这些捷报都是假的。
因为上面写到,宋江已经被大军堵在青州。
可陈途安知道,宋江这会儿正应该在各州县间来回横跳,啪啪打朝廷军队的脸。
即使是陈途安,这次也属实惊呆了。
赵佶这是要假传军情,还是皇帝下场亲自假传军情,只为粉饰太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