误差:自证陷阱 误差:自证陷阱 第1章 概率边界

作者:钧爻 分类:悬疑 更新时间:2025-07-18 06:06:15
最新网址:www.diquge.com

东港仓储区的夜灯一盏盏熄灭,只剩最西侧那条老旧通道还亮着白炽灯。

那光是冷的,照在水泥地上,像一层凝固的霜。

孙岳的尸体就倒在那块霜色里。

脸朝上,双眼睁着,嘴角有一道细小的裂口,血干在皮肤上。

死得安静,却极其刺眼。

刑警季昭戴着蓝色手套,蹲在尸体边。

他一向话少,表情薄。

在局里有种说法:

“季队是个不信概率的人,他只信证据。”

可今天,连他都皱了眉。

死者的右手指肚,有一个规则的圆形瘀点。

不像自残,更不像单纯碰撞。

技术员蹲在另一侧,拿棉签小心沾取指纹,声音压低:“死亡时间在八点到十点之间。”

季昭没应声,只抬眼扫了四周。

昏黄灯下,地面空旷,连一片包装袋都没有。

太干净了。

干净到像有人提前打理过。

“鞋印。”

他开口,嗓子低哑。

技术员抬头:“就一组,41码,耐克运动鞋。”

“走向。”

“从南边通道进,从东边走。”

“速度呢?”

技术员一愣:“……您要速度干什么?”

季昭没抬头,只抬了抬下巴:“鞋印深浅规律,如果全程平均,说明心态稳定。深浅波动大,就有可能在跑或者犹豫。”

技术员反应过来,低头看了看:“深浅差别不大,步幅也一致。”

季昭没再问,把塑料袋捡起来,里面装着一张便签。

纸是普通的办公用品,纸面上两行字:

“误差0.01%。”

“你不会明白。”

一瞬间,他指尖凉了。

他在刑侦系统十年,看过各种犯罪现场,可这种带着冷感的挑衅,是第一次。

这字迹端正,略显瘦削。

像一个做学问的人,写下的公式。

死者身份证查得很快。

孙岳,四十二岁,东港供应链副总经理。

三年前曾卷入一起设备采购腐败案,后因证据不足脱身。

季昭看完资料,缓缓站起身,视线在仓库尽头那排监控探头上停了几秒。

“调监控。”

“……季队,今天这区停电两个小时,监控全断。”

空气一下安静了。

海风吹进通道,刮得墙皮簌簌落。

季昭没说话,拇指轻轻摩挲着便签,声音低:“再查备用电源。”

“是。”

港区调度室。

一排监控屏幕全是黑的。

值班人员神色局促:“季队,我们调了UPS电源,可那天有人在检修线路……”

“检修?”

“对,说要换个接头。”

季昭抬眼:“谁批的?”

“呃,临时工的外包公司。”

“名字。”

“林远。”

话音落下,室内一瞬间安静到落针可闻。

季昭盯着屏幕,眼里没一丝波动,声音却冷了下来:“重复一遍。”

“……林远。”

那一瞬,他喉咙发涩。

三年前,这个名字曾是他所有执念的起点。

也是他唯一一次“差一点就抓住真相”的失败。

三年前,林远是案件中的技术顾问。

他提出“概率杀人”理论:

只要模拟足够多变量,就能把谋杀伪装成事故。

那场审讯里,林远坐在硬木椅上,神情淡淡:

“每个人都在赌,我只是比你们算得更准确。”

案子最后证据不足,林远被释放。

那天夜里,季昭看着他走出审讯室,心里第一次觉得恐惧。

不是对罪犯的恐惧。

是对自己不确定的恐惧。

“调他近一年的出入境记录、通话清单、银行流水。”

他声音低,像一块石头落进水里:“越快越好。”

“是!”

走廊灯光昏黄。

季昭拿着那张便签,站在窗前。

海风卷着咸湿的潮气,一点一点浸到嗓子里。

他不信概率。

他一直以为,真相是只要肯看,就一定看得见的东西。

可林远的逻辑,是另一种残酷:

“概率,就是你以为自己看见的假象。”

凌晨三点,卷宗室。

唐芷被带过来。

她穿件深灰色连帽衫,头发有些乱,脸色白,眼睛漆黑,神情平静。

“唐芷,你三小时前在案发地出现过。”

季昭坐在对面,声音没有起伏。

“我在等车。”

她嗓音很轻,“我是临时清洁工,结束班次就走。”

“你见过林远吗?”

唐芷抬眼,眼神清澈却空:“……见过。”

“什么时候?”

“去年冬天。”

她声音微微有点哑,“他来找我,问我一句话。”

“什么话?”

“他说——

‘你知道,0.01%的概率有多大吗?’”

一瞬间,季昭胸口像被谁揪住。

他盯着唐芷,忽然有种冷汗从后颈滑到腰。

林远在布一个很长的局。

他清楚每一个人会怎么说、怎么退、怎么信或不信。

而唐芷——

她是局里的一颗棋。

或者,是一面镜子。

他慢慢站起身,把那张便签收进证袋。

海风灌进来,吹得灯轻轻晃。

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林远最后看他的眼神。

“再见,季昭。

你也是一个变量。”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